06菩提迦耶 成佛之道-佛陀的足跡
HTML-код
-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: 13 апр 2025
- #建議關注:
www.micho.blog
菩提迦耶,是佛陀證悟的地方,當喬達摩離開苦行林,渡過尼蓮禪河,由於過度虛弱,而昏倒在地上,獲得路過的牧羊女「蘇嘉塔」,以羊乳粥餵食而逐漸恢復體力。
到底菩提樹下,釋迦牟尼佛經歷了甚麼樣的修證過程呢?
依經典律典上的記載 ,釋迦牟尼佛從人生的苦迫開始觀察思惟:那「細微堅韌的苦」纏縛在人的老病死,憂悲惱苦中。
一路追查下去,經逆向探索,順向求證,確認了有情生命流轉的展現,都不離:
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的緣起法則。
同時也了悟了什麼是生死流轉的推動力,進而體證了:
「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」的止息。
祂體證了苦、集、滅、道。
發現只要「推動生死力量」的止息,在這一生結束後,就不會再有下一輩子的生與死。
跨過這個門檻。
發現脫離生死輪迴後,是一個自由自在,了無牽絆的境界。
神奇的事情發生了。
赫然發現完全處在「一無所有」時,只有「當下」。
而「當下」竟然如此澄澈清明。
不留戀過去,不寄望未來,不牽扯複雜的人我關係,徹底擺脫生而為人被一切習性制約慣性思維,只處於純粹單獨之中,意念不再紛飛擾動。
獎賞機制失去作用了。
眼前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世間。
在了了分明的每一個當下,感受到緣起緣滅。
沒有恆常,沒有不變永存的自我,一切憂悲惱苦徹底的止息。這就是解脫,就是涅槃。
佛法无边感恩节目组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由衷感謝米球 行者 大德 法喜充滿
地球娑婆本質就是苦,苦包含(病苦累窮死),而(福報)類似獎賞機制,把苦蓋住了,讓我們誤以為的快樂,而這個快樂是極度短暫的,所以人類必須看破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,成就佛道,成佛度眾生~南無阿彌陀佛。
補充仁者的說法 禪定的最高層次不是非想非非想定 而是滅盡定. 這是佛陀後來覺悟時達到的層次. 南傳法句經372: 無慧者無定,無定者無慧,兼具定與慧,彼實近湼槃。 南傳法句經340: 欲流處處流,蔓蘿盛發芽,汝見蔓蘿生,以慧斷其根。 🙏🙏🙏
您指正的完全正確。
當時口誤。
感恩🙏阿彌陀佛🙏
阿彌陀佛
常律 老和尚特別開示
佛弟子一生必去的地方
感謝您分享
疫情之下無法出國
但可以藉由您的影片了解
阿彌陀佛
佛陀鼓勵教導佛弟子
一生必去的4個地方
就是佛陀的
1出生地
2得道地
3轉法輪地
4入滅地
一定要去朝聖
會有前所未有的收穫
功德无量🙏🏻
供佛🌹🌹🌹🙏🙏🙏
(用心)心才是主人 不要被色身 六根五蘊支配蒙蔽。去關照 短暫一生 不過?年 實踐 實修 照見身心實相 安住平等的心想像 透過貴影片 想像投入自己自身真的在現場(雖隔著2500多年了 用這一念心 感受 朝聖聖地 聖跡 尋根 重要意義的地方 感懷 瞻仰 禮 悲智願行 感受那時 當時行者 身心世界 體會世尊 老師 弘法渡眾悲願 無畏精神 並知恩 感恩 感謝留下寶貴經驗豐富寶藏 期勉自己學習道路能夠有幸覺醒 在道路上了 有無感悟領會學到什麼 我覺得都值得 非常感謝 貴大德 版主 萬分感謝 感恩 讓我用 心 透過影片 在老師 當時行者身上學習 🙏📿🙇
走過那些很不容易至今仍存在的聖地遺址,確實殊勝無比。
阿彌陀佛
Sadhu sadhu sadhu
阿弥陀佛🙏
確實是為了解脫苦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,此苦應該是琉璃王滅釋迦族一事而苦惱不已
thank you so much
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不是没落了吗?现在印度人都信奉兴都教。
佛教在印度有再復興之中,大概有數千萬人信奉。印度教當然是最多,其次大概是回教和錫克教,而祁那教好像從來沒有消失過,而且有許多富翁。
阿彌陀佛